當邊界被跨越─亞洲生技業該如何因應

在上一篇當邊界被跨越─亞洲生技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中,剖析了因應全球化浪潮,亞洲生技公司必須克服的困難,即技術與人才、法規、投資環境,而本篇文章更進一步的點出政府及企業可採取的方式來實際的增加整體競爭力,對於所有生技領域環節的參與人都是深具啟發性的一篇文章。
以下接續當邊界被跨越─亞洲生技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一文)
政府該如何因應
為了克服上述的那些挑戰,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需要創造和提供一個較佳的整體環境,生物科技公司在那個環境中就能找到符合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定位。 在亞洲,為了創造一個健康而且具有競爭力的生物科技產業環境,政府部門應該強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確保研發的成果能被適當的保護,因此對於相對於智慧財產 權保護法規相對落後的亞洲國家,更加需要關注於智慧採產權的保護,世界貿易組織 (WTO) 便是一個外部的力量來驅使那些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觀念相對薄弱的國家來採取積極的作為。
一個法規健全的環境也使得政府部門能夠更加有效的吸引外國資源,特別是在人力資源上,藉此來克服沒有足夠多的有經驗的產業人士的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創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靠著稅賦減免或是補貼來吸引外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為了確保這些外國公司的經驗和訣竅 (know-how ) 能有效地轉移給本地人才,除了提供財務上的獎勵外,政府部門對於本地人才也應該提供適當的教育計劃,這樣本地人才才能夠找到在研發環境上合適的角色。例如,政府可將培訓本地人才作為外國企業獲得補助的條件,這樣就能避免外國公司負責了全部的事務而本地人才並沒有受惠到。
企業該如何因應
強化現有優勢,向夥伴取經
除了政府部門的努力之外,私有企業也能採取一些策略來幫忙自己在這場競賽中生存下來,其中一個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強化現有的優勢。如同之前提到的, 成本上的優勢是亞洲生物科技公司比歐美的競爭者所具有的最大的優勢。除了政府部門提供財務上的誘因來吸引外國資源,生物科技公司也能靠者成為歐美公司的外包夥伴來建立起連結,這個方式已經被許多的亞洲IT巨擘所採用,靠著成為外包夥伴,能學習到流程中的訣竅 (know-how),進而幫助本地專業人員提升職能到國際水準。
活用海外人才
另外一個亞洲生物科技公司能採用的策略就是活用在海外的亞洲人才庫。大約有百 分之12在美國的生物科技業專業人才是印度人,而且在海外工作的華裔科學家數目更是不可否認的多,這些專業人士有者和外國專業人士同樣的訓練過程,因此具 備了和外國專業人士同樣的能力和經驗。此外, 這些海外人才或多或少都心向著亞洲國家,因此相對於設立於亞洲的外國公司,這些亞裔人士更願意對亞洲產生貢獻。因此,如果政府部門願意建立一個有助於海外 人才回流的環境,和對專業人士以及它們的家人提供一個完整的安家方案,這些海外專業人士將會是對亞洲生物科技公司一個不可多得的資產。
然而,如果這些海外專業人士傾向待在海外,亞洲生物科技公司依然能夠利用這些人才,在一個相對於亞洲投資環境較成熟的海外建立公司,這樣的作法反而 對於風險投資業者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因為他們是投資於一個在歐美和亞洲都有個分公司的跨國際公司,這樣的公司對於風險投資業者而言有者比較成熟的退場機制 (如果只是單純的投資亞洲公司的話風險會較高)。
政府與企業該以宏觀角度面對競爭
對於政府部門和生物科技公司而言,"了解到生物科技產業其實是科學研究加上商業行為,但是基本元素是科學研究而不是商業行為“,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亞洲國家期望採用在傳統工業上能行得通的商業模式應用在生物科技產業上,但是卻常常因為忽略了科學研究和科技的重要性而失敗。
隨著國界的模糊和全球化的快速傳播,亞洲政府部門應該採取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來設立適合的法規,建立一個對外國生物科技公司有吸引力的環境,和創造一個有利的資本市場來促進產業的發展。
亞洲生物科技公司也應該思考他們在全球競爭上的市場定位,創業者也應該專注於如何強化現有的優勢和機會來吸引外國資源,使得公司更具競爭力。此外,建立對研究和發展有利的公司文化也是相當重要,這不只只會有助於幫助留下有價值的員工也會增進士氣和得到更多研發成果,畢竟,只有好的研究成果會使得公司業績成長。
在全球化下,亞洲政府部門和生物科技公司應該攜手合作並且竭力在自己的本務上,藉此在這場競賽下存活,如此一來,當國界不再是限制的時候,亞洲生物科技產業才能準備好面對挑戰。
編者小結
雖然大多數的讀者可能難以影響法規的制定或企業的經營,然而了解上述問題,以及其可能的因應之道仍有利於讀者去思考整體產業的趨勢與未來,尤其是日 後在各個層級與位置 (學生、職場新鮮人、中高階主管、法規制定者) 所能做的不同努力,而現在大多數人的了解與觀念的傳播,便是驅動改變的力量,Connectome 也期待透過各位的踴躍分享,能影響更多有實質影響力的人,創造更有競爭力與動力的生技產業新局面。
原文出處:http://www.pharmafocusasia.com
原文連結:http://tinyurl.com/bopyx8u
原文作者:George Yeh, General Manager of Taiwan Liposome Company
Related blog posts
歡迎按讚、轉載與分享,唯請註明出處並附上連結。